过去十年,中国的汽车市场经历了高速发展。去年,中国汽车产销量突破2000万辆,再次刷新全球纪录,并连续五年蝉联全球第一。毋庸置疑,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汽车用钢市场的强劲增长,宝钢也因此受益。随着我国汽车市场逐步进入普及新阶段,未来我国汽车市场新的增长点在哪里?面对新的增长需求,宝钢汽车用钢又会迎来哪些新机遇,该如何应对?在日前举行的宝钢经济管理研究院2014年学术报告会上,经研院专家们从多维度对该话题进行了剖析,或许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通过与美国、德国等汽车发展的先导国家对比,并综合考虑我国自身的因素,专家们预测,我国汽车行业未来十年年均潜在增长率为7-8%。2015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将达到2500万辆,2020年将达到3500万辆(其中乘用车2800万辆)。这意味着,伴随未来汽车市场的稳步增长,汽车用钢的需求量也会随之增长,我国汽车用钢的发展空间依然较大。在新的汽车市场需求增长点中,专家们认为,年轻化的购车需求、中西部汽车市场的崛起、家庭汽车换购需求最具代表性。因而,围绕这些新需求,宝钢必须抓住机遇,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在未来汽车用钢市场中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从汽车消费群体来看,目前,以“80后”为代表的年轻化人群正在成为拉动我国汽车需求增长的主力军。调查显示,“80后”人群购车需求占比正在逐年提升,在目前的新购车人群中,已经达到53%。而购车人群的年轻化,会对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带来直接影响,不仅表现为需求的增量,更体现在购车需求特征的转变。尼尔森调查报告显示,安全性能与油耗正取代价格,成为年轻消费者购车的首要考虑因素,也成为汽车品牌影响力的主要因素。因此,专家们指出,未来汽车轻量化材料和轻量化工艺应用将逐渐普及,宝钢可以进一步凭借技术优势与“先期介入”能力,重点加强高强钢、铝板等新产品和新材料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为下游汽车用户提供从材料、技术、产品到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高效对接终端用户的需求。
在汽车需求增长区域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人口城镇化的推进,东部地区GDP比重开始呈现逐年下滑趋势,汽车市场需求逐渐放缓。而中部和西部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潜力则相对较大,中西部地区的汽车市场发展也正在由“起步期”逐步进入“普及期”。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中西部汽车市场的需求增速已经远超过其他地区。而中西部地区汽车消费的爆发与当地区域竞争产业优势的提升,必将带动未来汽车产业布局的转移,中西部地区未来有望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汽车生产与消费聚集地。在此背景下,专家们认为,宝钢可以考虑未来汽车板生产与服务的布局重心逐步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不断扩大中西部地区配送中心等服务网点,与中西部汽车用户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提升宝钢汽车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同时,随着三四线城市汽车普及需求的增长,包括A级车在内的中端车型仍将占据我国轿车市场的主要份额,中端车仍将是我国汽车市场最主要的车型。因此,宝钢应该进一步提升中端汽车板的生产能力,并且在提高产能的同时不断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专家分析,汽车换购升级也是未来汽车需求新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十年来,我国汽车市场取得了高速发展,汽车保有量达1.3亿辆。经过“黄金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国车市已经进入新的增长阶段。未来几年,汽车换购逐渐成为消费主流,汽车消费进入换购时代。按平均换购年限8年计算,2009到2018年,换购增长率平均保持20%以上。到2020年,新车销量中换购车比例超过50%,成为需求增量的重要基石。根据尼尔森《一线城市汽车消费者白皮书》调查显示:随着家庭收入的不断增长,升级换购车主对不同价位的SUV更为偏好,相当一部分车主车辆升级的目标是SUV。专家认为,这种汽车升级换购趋势,未来将进一步拉动高端汽车板的市场需求。因而对宝钢而言,必须抓住机会,进一步强化高附加值汽车板产品的优势,提高高强钢、镀锌板、外板产品比例,进而确保宝钢在高端汽车市场的优势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