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5月22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证词使得QE(即QuantitativeEasing,量化宽松)政策退出的可能性大增,美元飙升至近七年高点,累及铜价大跌,这也同时使得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铜融资风险扩大的可能大增。
QE退出声音渐强 铜市恐难顶冲击
伯南克是在昨天美联储公布会议记录之前发表证词的。尽管他表达了若现在就结束QE,美国将很难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观点,但同时也暗示,“美联储已清楚表明,将随时准备扩大或缩减资产收购的规模”。
这一带有倾向性的暗示使得美元指数在其发言后最高飙升至84.4,破2007年7月以来最高记录。退出量化宽松,也就相当于不再增加货币的供给,通常情况下,这对于美元将形成长期并且强劲的利好支持。
作为传统的国际结算货币,美元一直就用来计价大宗商品,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迅速发展的当今,其关联性更加密切。美元升值,便拖累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反之则将提振价格,两者负相关性相当高。而在所有大宗商品里面,就属铜的价格领导性最高,金融属性最强、交易活跃度最大。相对而言,铜价受美元波动的冲击也就最强。
据“我的有色网”调研数据指出,目前国内保税区铜库存在60万吨左右,其中80%以上是融资铜。一旦铜价受美元上涨影响持续性的下跌,铜融资资金链可能就会出现问题,甚至断裂,并随之传导至银行信贷,导致坏账风险。
铜价跌势不止 融资风险加码
大概在今年2月开始,美元指数开始大幅拉升,与此同时,伦铜则一路下滑,形成鲜明的反向走势。2月初,伦铜价格尚在每吨8300美元左右,而当前已经跌破了每吨7300美元。
“我的有色网”总经理邱绪奎在其调研报告中就曾指出,“铜价暴跌、或者铜市低迷,都将令‘融资铜’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开始突显。”从这一点来看,在外部大环境的左右下,实际上铜融资的潜在风险已经倍增。
所谓铜融资,是指企业签订铜进口合同,开具信用证并申请低息贷款,但该企业可能只需支付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的保证金,在信用证期限内,以申请到的大额资金投入到其它高收益行业中获取利润。
广发证劵研究认为,中国高风险的铜贸易融资规模可能已经达500亿之多,而申银万国更把这一预估值翻番。
钢贸融资造成的危局刚刚过去,铜融资又起风波。作为比钢材金融属性强得多的大宗商品,在全球金融大环境愈加恶劣的情况下,铜价的下跌其实已是大概率事件,其风险敞口显然也将更加扩大。而一旦贸易商资金链断裂,银行坏账将大幅增多,包括其投入的高收益行业,尤其是地产、信托等都将遭到巨大的打击。
全球金融市场“牵一发而动全身”,超级大国美国的一举一动时刻都在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动向。QE退出目前已呈现白热化态势,料将长期利空大宗商品价格,而铜融资风险也恐将随铜价的走弱而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