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ID:PW: 注册 / 忘记密码
最新: admin1   hmkj2022   beiming   long   sdfsdf   
  ┊  首页   ┊  价格行情  ┊  市场行情  ┊  行业动态  ┊  钢厂动态  ┊  关于我们 ┊
本站公告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国内动态 热门推荐 
蔡昉:2010年后人口红利迅速消失
作者:未知  来源:未知  点击数:501  更新时间:2017-06-19

“中国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在2010年达到峰值,在那之后劳动力人口从正增长变成负增长,人口红利在迅速消失。”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6月18日在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表示,“把人口因素放在一个经济增长的生产函数里会发现,以2010年为界,这之前人口因素是正贡献,2010年之后就变成负的。显然人口红利不是消失,而是迅速消失。”

蔡昉认为,过去40年经济高速增长至少有一半的因素来自于生产率的提高,即来自于物质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驱动。目前因为人口红利消失,生产率会有所下降,经济增速放缓。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GDP增速下降至6.7%。蔡昉介绍,将改革开放后的劳动生产率做分解后发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56%的贡献来自于三次产业的贡献(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44%就来自于三次产业之间资源的重新配置,特别是劳动力的重新配置。比如农民工过去在农村是剩余劳动力,转向二产、三产的部门后,总体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这些因素在今后同样也会下降。一产、二产、三产还会保持一定的劳动生产率,但是速度不会像过去那么快。另外,资源重新配置的部分,未来它的动力可能会减弱。”蔡昉说。

蔡昉解释称,经过了40年的劳动力转移,农业劳动力比重已经大幅度下降。据他测算,目前大概只有18%的劳动力在务农,而这些人的年龄大都是40岁以上,再向外转移的可能性不大。另外一部分来自于农村每年新毕业的高中生和初中生(16—19岁)。这部分人口在2014年达到了峰值,2014年之后负增长。因此,劳动力转移速度放慢,资源重新配置对生产率的贡献会显著下降,劳动生产率的速度也会下降。

“当作为传统因素的劳动生产率不再支持经济增长速度的时候,经济增长速度就进入到了一个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要下行。”他说。

不过,蔡昉认为中国可以通过改革提要生产率,因为目前还有很多体制性的障碍在妨碍着生产要素的积累和配置,比如户籍制度。在需求侧可以扩大和提高中等收入群体。


[文章录入:admin]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评论:
  热门文章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广告投放 | 站内留言 | 
 版权所有 © 2007-2023 张家港市华讯网络集成有限公司-钢材超市™ Copyright © 2007-2021 苏ICP备05001389号-2 www.zggccs.com    页面执行时间:203.1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