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1月15日电2020年前三季度,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巨大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行业着力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工业服务业继续回升,投资消费不断改善,就业物价总体平稳,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的数据,2020年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0.7%,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其中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8.2%。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2.1%,连续9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为年内高点。
服务业也进一步恢复,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较高景气区间。1-11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0.7%,降幅比1-10月份收窄0.9个百分点。11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7%,比10月份上升0.2个百分点。从行业情况看,金融业的商务活动指数,同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电信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服务业等行业,一同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
众所周知,小微企业是居民就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政府一贯重视、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特别是新冠疫情以来,各部门协同发力,出台多项措施改善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取得明显成效。随着国民经济恢复态势的持续显现,贡献了全国80%的就业、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税收的小微企业,经营压力不断缓解,融资风险持续降低,金融服务活力不断增强。
“建行·新华普惠金融-小微指数”是一个包括融资指数、服务指数、发展指数和营商指数等四个指数的指数体系,它以小微企业服务主体为视角,重点反映普惠金融的融资情况、金融服务、自身发展和营商环境,全面刻画我国各地区、各行业小微企业普惠金融运行态势状况,对于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推进我国数字金融的深化和创新,助力实体经济复苏和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从经济统计理论来看,该指数基于海量客观数据和主观调查问卷,编制严格遵循统计指数理论,在指数层级构建、指标体系设计、权重设置方面都较为科学合理,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小微企业普惠金融的运行态势和发展趋势。
根据刚刚发布的“建行·新华普惠金融-小微指数”2020年第三季度报告,我国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风险持续下降,融资供给力量充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可得性大幅上升,小微企业的自身发展和营商环境均保持在景气状态。
让我们逐个分析这四个指数。首先,“融资指数”显示,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连续九个季度下降,本季度价格指数为81.93点,较上季度下降2.06点;融资风险实现了连续11个季度下降,本季度风险指数为69.15点,较上季度下降3.46点。
其次,“服务指数”包括金融服务的“可得指数”和“质量指数”两个一级指数:第三季度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可得性上升幅度较大,本季度可得指数为168.15点,较上季度大幅上升了22.17点;而金融服务满意度有轻微回落,本季度质量指数为114.29点,较上季度下降0.19点。
第三,“发展指数”第三季度为52.37点,较上季度小幅上升0.69点,总体而言本季度小微企业发展水平仍保持在景气状态。其中,订单指数虽然仍处于不景气状态,但较第二季度上升了2.27个点,保持回暖态势。
最后,“营商指数”在第三季度扭转了上个季度的下降态势,为57.52点,较上季度上升0.09点,整体处于景气状态,说明我国小微企业发展运行的政策环境、外部风险环境和成本环境等外部条件在积极改善。
冬天已然来临,但也意味着春天的临近。2020年第三季度的普惠金融-小微指数给我们提供了普惠金融发展的持续回暖特征,我们有理由相信,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融资将继续向好发展。
(赵楠,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