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7月15日电(王菁)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5321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7%,比一季度回落5.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5.3%,两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
对此,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原副院长白景明在当日中新社举办的主题为“2021年中经济形势分析会”的国是论坛上表示,目前国民经济的“稳中向好”局面正处于加固状态,宏观经济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出现恢复性增长势头,今年一季度明显爆发式回升,由于数据是由近两年数据平均而得、以2019年为基数,而去年是负增长,进而表明今年实际增长“相当快”。
三大产业均衡复苏“稳中向好”局面处于加固状态
国家统计局表示,上半年,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生产需求继续回升,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新动能快速成长,质量效益稳步提高,市场主体预期向好,主要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
数据显示,第一产业两年平均增长4.3%,第二产业两年平均增长6.1%,第三产业两年平均增长4.9%。
白景明表示:“三大产业增长速度都不低,并且协调增长,这是我国经济复苏的重要特点。这反映出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即发展实体经济,避免‘空壳’、‘空心’,经济在疫情时期能够保证供给、正常增长,并保证对需求的满足,中国经济的内循环作用已经体现在数据上,不是畸形的增长。”
结构调整进入收获期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两年平均增长7.0%,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长8.9%。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4247亿元,同比增长83.4%,两年平均增长21.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7.11%,比2020年1-5月份提高2.05个百分点。
“现在经济结构调整进入了收获期,这是此前三期状态的叠加,包括结构调整镇痛期、经济增长换档期、前期政策消化期。这些年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注重绿色发展、创新驱动,看来现在已经进入收获期,”白景明指出。
从数据上也能看出这类变化,自2018年以后,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很快,上半年数据显示,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两年平均增长13%,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分别增长205%、69%、48%,两年平均增长超过30%,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增长205%。
白景明认为,上述产业都是绿色发展很重要的领域,新能源汽车政策出台的也很多,包括税收和财政两方面,现在看来,政策效果已经显现。
居民收入增长能够与GDP增长相匹配,财政政策超前布局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2元,同比名义增长12.6%,这主要是受到去年上半年低基数的影响,两年平均增长7.4%,比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12.0%,两年平均增长5.2%,略低于经济增速,基本同步。
白景明称,居民收入增长与GDP保持较好的匹配状态,这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增长模式。扣除价格因素的两年平均值略低于经济增长速度,主要是由于今年消费的增长,支撑了整体经济的稳定,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点。
此外,中国经济增长保持良好态势的原因也和政策路线分不开。白景明表示,此前的宏观政策包括超前布局和力度大,比如财政政策超前布局,在反周期的时候就开始减税,2012年之后减税就已经进入高峰,形成制度性减税,所以在疫情期间,前期制度性减税政策已经形成,因此再加上一些临时性的政策,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进而保民生、提高公共福利,同时对经济创新驱动提供了支持。